top of page

解开月经的密码(二):常见的经期困扰,中医怎么看?

ree

月经,本该是女性身体有规律的自然节奏,但当节奏紊乱时,许多困扰也随之而来:经期提前或推后、痛经、经量异常……这些问题看似常见,却常常让女性身心受累。中医认为,月经问题并不是单一部位的病变,而是整体气血、脏腑功能失衡的信号。今天,我们就来看看几类常见的经期问题,以及中医的解读方式。


月经不调:周期提前或推后

很多女性会发现,月经不是每次都“准时”。有时提前一周,有时又拖延很久。中医把这种情况称为“月经不调”。

  • 肝郁气滞型 情绪紧张、压力过大导致肝气不畅,好比“交通堵塞”,血液难以顺畅流向子宫。症状常表现为周期延迟、胸胁胀痛、经前乳房胀痛。

  • 气血亏虚型 脾胃虚弱,无法制造充足的气血,导致经血不足。表现为周期推后、量少色淡,伴随面色萎黄、头晕、乏力,就像“工厂原料不足,产能下降”。


痛经:经期最常见的烦恼

痛经几乎是最让女性头疼的经期问题。中医认为,“不通则痛,不荣则痛”。血液运行受阻或气血不足,都会引发疼痛。

  • 寒凝血瘀型 经期小腹冷痛、绞痛,热敷后缓解。经血颜色暗、夹有血块。这是“寒气凝滞”导致血液不畅,好比河流结冰,阻碍了水流。

  • 气滞血瘀型 经前或经期腹部胀痛、刺痛,血块排出后疼痛缓解。原因是气机郁滞,导致“交通堵塞”,血流不畅。


经量异常:过多或过少

除了周期与疼痛,月经的量也是健康的重要指标。

  • 量过多 常见于脾气不足,无法固摄血液。就像水龙头关不紧,血液“关不住”。

  • 量过少 多因气血亏虚或肾精不足,子宫这片“土地”得不到足够滋养。


临床小故事

30岁的白领小雅(化名),每次月经前一周都会变得情绪暴躁,还伴随严重的乳房胀痛和痛经,经血颜色发黑、有血块。经过问诊发现,她的情况属于典型的“肝郁气滞”兼“血瘀”。

我为她制定了针灸结合中药的调理方案,以疏肝理气、活血化瘀为主。仅仅两个月,小雅就明显感觉经前情绪平稳了,痛经也基本消失。这个案例说明:情绪与月经健康息息相关。


总结

月经问题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,而是身体发出的“求救信号”。通过中医的辨证分型,我们能更清楚地知道问题的根源,并找到合适的调理方法。


本文由 永康中医 焦素敏博士,新加坡注册中医师 撰写。


经期问题无需独自承受。在永康中医,我们愿用中医智慧,陪伴您恢复和谐周期,重拾轻松自在。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